安庆,空气中弥漫着戏曲的芬芳。2025年文化惠民消费季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,而作为重头戏的黄梅戏经典剧目全省巡演,首站便选择了“京黄故里、黄梅戏乡”——安庆。这一选择不仅是对戏曲文化根源的致敬,更以经典艺术为纽带,将惠民政策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,为市民带来一场精神与文化的双重盛宴。
首站安庆:黄梅戏的“寻根之旅”
安庆与黄梅戏的渊源,可追溯至数百年前。这里既是黄梅戏的起源地,也是其发展壮大的沃土。当地民间音乐与方言的独特融合,孕育了被誉为“中国最美乡村音乐”的黄梅戏艺术。此次巡演首站选址安庆,恰似一场“寻根之旅”。新建立的黄梅剧院以“名人、名剧、名团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等经典剧目的演绎,向观众展现黄梅戏从乡土走向殿堂的艺术生命力。
据主办方介绍,巡演首场门票通过文化消费季惠民补贴渠道发放,票价降幅达30%,市民可通过线上平台抢购。一位排队购票的老戏迷感慨:“在故乡听原汁原味的黄梅戏,还能享受惠民政策,这是双重的‘文化获得感’。”
文化惠民政策:从“云端”到“线下”的立体覆盖
此次巡演与文化惠民消费季同步启动,并非偶然。参考北京等地的成熟经验,活动通过“直补市场主体”的激励机制,降低票价的同时保障演出质量。安庆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借鉴了‘享文化 惠生活’的联动模式,将黄梅戏巡演纳入消费季十大板块中的‘赏艺术’范畴,未来还计划增加公益场次,覆盖更多基层群众。”
数据显示,2025年安庆黄梅剧院预计全年演出超100场,包括剧场驻演、主题项目巡演及公益性演出。这种“多轨并行”的模式,既满足戏迷的多元需求,也呼应了消费季“拉升人气值、按下复苏键”的目标。
经典与创新:黄梅戏的“双轮驱动”
巡演剧目的编排上,传统经典与创新表达并重。以《打猪草》为例,剧团在保留原剧乡土幽默的基础上,融入现代舞台技术,通过光影效果再现田园牧歌的意境。黄梅剧院艺术总监透露:“我们坚持‘诚实做人,勤劳做事’的团训,既要传承根脉,也要让年轻观众觉得‘接地气’。”
此外,剧院还推出“黄梅戏+”跨界活动,如戏曲工作坊、名角见面会等,吸引非传统戏迷群体。一位参与工作坊的大学生表示:“方言唱腔原本觉得遥远,但体验后发现黄梅戏的节奏和故事其实很‘潮’。”
文化赋能经济:一场演出的“乘数效应”
巡演的经济外溢效应已初步显现。安庆老城区的茶馆、戏服租赁店客流增长近四成,周边民宿推出“看戏+住宿”套餐。文旅专家分析:“黄梅戏作为安庆的文化IP,其带动效应类似‘小型引擎’,能激活餐饮、旅游等产业链条。”
消费季期间,市政府还联合电商平台推出文创产品专区,如黄梅戏脸谱书签、方言盲盒等,让文化消费从剧场延伸到生活场景。一位商户坦言:“过去觉得戏曲是‘阳春白雪’,现在发现它也能变成‘生意经’。”
未来展望:从“惠民”到“民惠”的长效机制
随着首站演出落幕,巡演将陆续走进合肥、芜湖等城市。安庆市文旅局表示,计划将“黄梅戏回乡展演”固化为年度活动,并申请纳入省级文化消费补贴名录。这种“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或将成为地方文化振兴的范本。
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所写:“惠民政策让艺术不再遥远,而黄梅戏的根,永远在安庆的土壤里生长。”
本文由作者笔名:小雅 于 2021-04-20 13:43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1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