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安徽热点> 正文

滁州:从大包干到长三角新引擎 改革破题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

  从凤阳小岗村“大包干”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,到如今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跃升为安徽经济“第三极”,滁州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持续书写改革新篇。2024年,这座GDP突破4000亿元、增速领跑全国的城市,正以创新驱动与“双招双引”双轮驱动,加速向现代化产业高地转型。

  在改革发源地小岗村,智慧农业改写传统农耕图景——6万平方米智慧玻璃温室里,6万株樱桃番茄通过手机App实现精准调控,年创收超11万元的村集体收益见证着“三权分置”改革的深化。从北大荒智慧农田到盼盼食品产业园,从机械化率近100%的高标准农田到年接待百万游客的“世界最佳旅游乡村”,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80万元,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鲜活样板。滁州以9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为牵引,孕育出县域医改“天长模式”、环境治理“明光经验”等全国范例,更以全国首部证照并销地方标准、全省首个企业增值服务专区,打造出改革创新的“滁州样板”。

  安徽.png

融入长三角一体化,滁州以“跨界思维”重塑发展格局。浦口—南谯省际毗邻区里,飞利浦空调百亿级项目三期建设如火如荼;定远合滁合作园区内,滁州尚唯汽车地毯直供合肥比亚迪、大众安徽等车企;中新苏滁高新区集聚154个亿元项目,半导体、新能源等“2+3”产业集群聚链成势。2024年,滁州新引进沪苏浙亿元项目255个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数量稳居全省前三,规上企业总数突破全省第二,在“不破行政隶属、打破行政边界”的实践中蹚出跨省协同新路径。

  聚焦“制造强市”目标,滁州以产业链思维重塑产业生态。定远经开区国科能源97亿元储能电池项目,从开工到量产仅用10个月,自主研发的高密度磷酸铁锂电池问鼎行业尖端;全市光伏储能产业产值突破1152亿元,148家企业构建起从硅片到组件的全产业链。通过八大产业链“链长制”,滁州实现百亿项目、特色集群、上市企业县区全覆盖,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。

  “亭满意”营商品牌汇聚发展强磁场——38家高校院所结成“人才强市合伙人”,90万人才总量撑起创新脊梁;连续三年获评“中国最佳引才城市”,成为安徽唯一人才净流入城市。从鹏鼎控股淮安园区创造集团四成营收的“滁州效率”,到中天新材料剑指“世界钢帘线之都”的雄心,这片改革热土正以“归零再出发”的姿态,在长三角地理“C位”续写新时代的“凤阳传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