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安徽省在政务服务领域持续发力,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核心目标,推出36个重点事项清单,通过流程再造、材料精简和时限压缩,显著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。这一政策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,更体现了政府从“管理型”向“服务型”转变的决心。
政务服务“瘦身”:从68%的时限压缩看效率革命
安徽上线的36个重点事项涵盖企业开办、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,例如运输企业设立、水电气网联合报装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领等。通过整合部门资源、统一材料标准,办理总时限平均压缩68%。这一数据相当于将原本需要5天完成的流程缩短至1.6天,效率提升直观可见。以“水电气网联合报装”为例,过去企业需分别对接4个部门、提交多套材料,如今只需填写一张表单,即可同步办理,避免了“多头跑、重复交”的困扰。
“无证明”改革:从2700项标准化到329项“免提交”
安徽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,实现省内同一层级2700个事项无差别受理、同标准办理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材料,329个事项实现申请材料“免提交”。这一政策直击群众痛点——以往为开证明“跑断腿”的场景正成为历史。例如,市民办理医保报销时,原本需自行提交居住证明,现在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即可自动核验,真正迈向“无证明城市”愿景。
政策落地:多部门协同的“联合战役”
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》,要求各地市、部门联动执行。这一顶层设计打破了部门间的“数据孤岛”,形成协同合力。以“汽车以旧换新补贴”为例,商务、财政、交管等部门数据互通,消费者在线提交申请后,系统自动比对车辆信息、补贴资格,资金直达账户,全程“零人工干预”。这种“一网通办”模式,既降低了企业行政成本,也提升了市民满意度。
未来展望:从“能办”到“好办”的持续升级
安徽计划在现有36个事项基础上,动态扩充清单范围,并探索更多“秒批秒办”场景。政策制定者透露,下一步将聚焦高频事项,如不动产登记、企业注销等,进一步压缩环节。例如,企业注销有望从“公示45天”改为“承诺即办”,为市场退出机制“松绑”。
对于普通市民而言,这些变化意味着更少的排队、更简的材料和更快的结果;对企业管理者,则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“双降”;而政府工作人员则需适应从“被动审批”到“主动服务”的角色转变。安徽的实践表明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一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政务服务范式革命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安徽新闻网 于 2025-05-19 08:37:24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2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