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安徽热点> 正文

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迈入“一件事”时代:一次提交,全链通办

  安徽投资项目审批迈入“一件事”时代

  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迈入“一件事”时代:一次提交,全链通办

  6月30日,安徽省在阜阳市率先试点上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“一件事”,标志着全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进入集成化、高效化新阶段。这一改革由国家发改委部署,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信、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推进,将原本分散的审批环节整合为“一站式”服务,为企业投资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
  从“多头跑”到“一窗办”:四大审批事项集成化

  过去,企业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需分别提交核准/备案、节能审查、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、环境影响评价等材料,平均跑动4次以上,耗时耗力。如今,“一件事”改革通过事项关联、材料共享、流程简化,将这4个核心审批环节整合为“一张表单、一套材料”,申请人只需一次提交,即可触发多部门并联审批。例如,某制造业企业在阜阳申请新厂区建设,通过线上平台一次性上传材料后,系统自动将数据同步至各部门,审批时间较以往缩短40%以上。

  技术赋能:线上“零跑动”与线下“最多跑一次”

  改革的核心在于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。依托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技术支持,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全部申请,实现“一次不用跑”;若选择线下办理,则通过政务服务大厅“一窗受理”专窗,确保“最多跑一次”。这种“双轨并行”模式,既保留了传统服务的温度,又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效率。

  政策深意:优化营商环境,激活投资活力

  “一件事”改革并非简单的流程压缩,而是安徽省落实国家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战略的标杆实践。其背后有三重深意:

  降成本:通过材料复用和环节精简,企业办事成本降低约30%,尤其利好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;

  提信心: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增强,如环境影响评价与用地预审同步推进,减少政策“模糊地带”,让投资者吃下“定心丸”;

  促经济:据测算,该举措可带动试点区域投资增速提升1.5个百分点,为安徽“双招双引”政策注入新动能。

  未来展望:从阜阳试点到全省推广

  目前,阜阳作为改革“试验田”已初见成效。下一步,安徽省将总结试点经验,计划于2025年底前将“一件事”服务覆盖至全省16个地市,并探索将更多关联事项(如施工许可、消防验收)纳入集成范围,打造“安徽版”极简审批生态。

  结语

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“一件事”的上线,是安徽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又一里程碑。它像一条高效运转的“流水线”,让企业告别“盖章马拉松”,转向“秒批时代”。对于政府,这是治理能力的升级;对于企业,这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;对于经济,则是一剂高质量发展的“强心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