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巢湖闲置资源焕生机 千亩桃林激活

  

  ——安徽巢湖市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

  春分时节,巢湖市黄麓镇千亩桃林竞相绽放,粉霞漫天的花海间游人如织。这场为期20天的"山水画廊·诗意栖居"桃花观赏节,不仅成为长三角地区春日旅游的热门打卡地,更标志着巢湖市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探索"农业+文旅"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。

  沉睡资源变资产‌

  在黄麓镇芦溪村,曾经的荒山坡地如今变身"桃经济"综合体。2021年,巢湖市启动闲置资源普查,发现全市有2.3万亩低效用地和400余处闲置农房。通过"政府引导+企业运营+农户入股"模式,引入现代农业企业统一规划,将分散的坡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桃树种植基地,配套建设观景栈道、非遗工坊和研学营地。

  "我们以土地流转金作价入股,每亩地年收益从300元提高到1600元。"村民张桂芳在景区经营农家乐,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超200人次。数据显示,桃花节期间全镇接待游客12万人次,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。

  产业链延伸破题"花经济"‌

  为避免"昙花一现"的节庆经济,巢湖市构建全产业链运营体系:春赏花、夏采果、秋品酿、冬养生。投资建设的冷链物流中心将鲜桃加工成果脯、果酒,开发桃花主题文创产品;闲置校舍改造的"栖桐民宿"引入智慧管理系统,实现全年80%入住率。

  文旅局负责人介绍,通过嫁接电商直播、汉服旅拍等新业态,今年桃花节线上曝光量突破1.2亿次,预售的桃胶、桃花酥等农产品订单额达470万元。"我们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,让‘巢湖蜜桃’走向全国市场。"

 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‌

  曾经的采矿废弃地经过生态修复,如今成为桃花溪湿地公园。水利部门实施水系连通工程,打造6公里亲水步道,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站使流域水质提升至Ⅱ类标准。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白鹭等20余种鸟类回归,生态监测数据显示区域负氧离子浓度较三年前提升40%。

  "这不是简单的‘赏花热’,而是全域资源价值转化的系统工程。"巢湖市委书记在开幕式上表示,未来三年将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,打造集现代农业、康养度假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,让更多"沉睡资产"焕发新生机。

31.png

  漫步桃林间,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,孩童在自然课堂辨识植物标本,老匠人在非遗市集传授竹编技艺……这片承载着乡土记忆的土地,正书写着新时代的"桃花源记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