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安徽省加速构建内畅外连快速路网 赋能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‌

  2025年以来,安徽省以“内畅外联”为核心抓手,全面推进城市快速路网建设,通过优化枢纽布局、加密跨区域通道、提升路网韧性等举措,显著增强区域交通承载力和通达效率,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省内城市群协同注入新动能。

  一、立体化枢纽布局强化核心辐射

  安徽以合肥、芜湖、蚌埠等城市为支点,实施综合交通枢纽提能工程。合肥加快打造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,规划建设港务区,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;芜湖依托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,推进芜宣机场联动长三角货运网络,构建江海联运新优势。蚌埠通过“米字型”对外通道和空铁港联运枢纽建设,加速融入中原城市群。

  二、重点项目打通城市“动脉”

  芜湖楚江大道西段冲刺通车‌

  作为连接芜湖长江三桥与江北新区的主干道,楚江大道西段(西湾路—江北西路)全长4.17公里,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。项目团队通过“软弱地质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”攻克长江沿岸土质松软难题,累计完成9万根地基加固桩,计划2025年12月底全线通车,届时将全面激活江北新区产业带。

  合肥都市圈环线加速闭环‌

  滁州至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合肥段(G9912北环线)建设进入冲刺阶段,该线路全长85.9公里,设计时速120公里,串联肥东、长丰10个乡镇,通车后可实现乡镇15分钟上高速,并强化合肥与南京、郑州等城市的直连通道。

  六安“内畅外联”三年行动收官‌

  六安市通过加密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网,构建“交通+产业+旅游”融合体系,推动市域交通从“总量领先”向“质量优先”转型,进一步巩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地位。

  三、跨区域协同共建高效网络

  安徽深化与沪苏浙交通互联,2025年新签约的《长三角省际交通合作协议》推动宁芜高速改扩建、来安至六合高速等跨省项目提速。同时,依托“一枢八支多点”机场群和长江、淮河港口群,加密国际货运航线,促进河江海多式联运,2027年目标实现港口集装箱年通过能力320万标箱。

  四、技术创新攻克工程难题

  针对沿江、沿淮软土地基等复杂条件,安徽推广智能化施工技术。如芜湖楚江大道项目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控制路基沉降,合肥都市圈环线路基工程引入无人压路机集群作业,显著提升施工精度与效率。

41.png

  成效展望‌

  截至2025年4月,安徽城市快速路网密度较2020年提升40%,合肥、芜湖等核心城市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高25%以上。随着“十四五”交通强省目标持续推进,安徽正以更高能级的立体交通网络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