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脉织网 生态筑基】
青弋江支流在陶辛镇编织出十万亩圩田水网,16.8公里生态廊道串联起宗潭湿地、荆山河等生态节点。这座千年古圩实施水系连通工程,建成全省首个淡水贝类生态养殖基地,年净化水体超200万立方米,吸引78种候鸟栖息。智慧水利系统实时监测水质,河长制护航下,全域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,白鹭翩飞成为常态风景。
【荷经济激活文化基因】
千亩荷塘不仅是水墨画卷,更是产值破亿的产业引擎。陶辛镇建成莲子深加工产业园,开发荷叶茶、藕粉等32种衍生产品,年产值达8600万元。盛夏荷花节期间,"七房艺术村"举办当代艺术展,古圩民宿入住率超95%,"荷乡普法"戏曲周吸引游客12万人次。非遗传承人王金生创新莲雕工艺,作品入选长三角文创博览会,让千年荷文化在青石巷陌间焕新。
【微治理浸润文明乡风】
沙墩村"绿色存折"制度带动全镇垃圾分类覆盖率98%,村民年兑换生活用品价值超50万元。道德银行收录126位凡人善举:农民作家陈志华出版乡土文集,党员张大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获评"中国好人"。32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荷田管护、河道巡查,"香荷小飞手"培育计划已培养146名青少年生态讲解员。
【智治笔绘未来水镇】
数字化重塑传统农业:500亩智慧稻田实现亩均节水40%、增产15%,再生稻年供沪苏高端市场300吨。村企联建的"水韵民宿集群"引入AR导览系统,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1.2万人次。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16个村联合成立荷香文旅公司,2023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800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.8万元,较五年前增长76%。
这座枕水而居的千年圩田,正以"生态银行"理念整合水域、农田、文化资源,打造长三角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。当无人机掠过青弋江,可见水墨圩田与光伏廊道交相辉映,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在此达成诗意和解——陶辛镇用十年实践证明,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从不是单选题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安徽新闻网 于 2023-09-20 16:06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1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