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,养老金融已成为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。2025年5月,安徽省省委金融办、省民政厅、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、安徽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,为全省养老金融发展绘制了清晰的“规划图”。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安徽省对老龄化挑战的前瞻性布局,更通过十项具体举措,构建了“政府—市场—机构”协同发力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。
政策背景:银发经济催生金融供给侧改革
安徽省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、专业化趋势。传统的储蓄型养老模式难以满足现代老年人对健康管理、财富保值、医养结合等复合需求。与此同时,养老产业面临资金投入不足、金融产品单一等瓶颈。数据显示,安徽省养老产业专项贷款虽达132亿元,同比翻倍,但相较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仍显不足。《措施》的出台,正是通过金融“活水”精准灌溉养老产业,将老年人的“养老钱袋子”转化为产业发展的“动力源”。
核心举措:从服务体系到产业支撑的全链条优化
《措施》以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为突破口,提出三大方向:
产品创新:从“单一储蓄”到“多元配置”
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,目前全省已创新552款产品,涵盖养老保险、养老理财、以房养老等类型。例如,针对农村老年群体推出“土地经营权+养老信托”组合产品,既盘活资产又保障长期收益。政策还明确对创新型产品给予税收优惠,激发市场活力。
服务适老化:让金融“无障碍”触达
全省90%以上银行保险网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,包括增设大字版合同、语音播报、一对一顾问等服务。《措施》进一步要求建立老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,例如设立“绿色通道”处理投诉,避免老年人陷入“数字鸿沟”或金融诈骗陷阱。
产业赋能:信贷支持与产融结合
通过专项再贷款、贴息补助等方式,引导金融机构向养老社区、智慧健康等领域倾斜资源。例如,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提供最长10年的中长期贷款,利率较基准下浮10%—15%,破解产业“融资贵”难题。政策还推动“养老+文旅”“养老+医疗”等跨界融合,培育新业态。
政策亮点:协同机制与长效评估
与其他地区政策相比,安徽《措施》的创新性体现在两方面:
多部门联动“一盘棋”
由金融办牵头,民政、央行、监管局协同,避免政出多门。例如,民政厅负责养老机构白名单推送,央行提供再贷款工具,监管局制定风险底线,形成政策合力。
动态考核“指挥棒”
建立金融机构养老金融绩效评估体系,将产品创新、服务覆盖率等纳入监管评级,对表现突出的机构给予再贷款额度倾斜。
行业影响:三方主体的机遇与责任
对于政府部门,需细化财政补贴、土地配套等实施细则;金融机构需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设计”,例如开发与护理服务挂钩的保险产品;养老产业从业者则可借助低成本融资升级设施,同时关注金融工具对冲运营风险。
老年群体作为最终受益者,需警惕政策落地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例如,部分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仍不足,需加强移动金融服务车等柔性服务。未来,随着政策深化,安徽省或将成为全国“养老金融改革试验区”,为银发经济提供“安徽样本”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刘罗锅 于 2018-04-25 11:02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1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