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超50家银行暂停ATM机扫码存取款业务 安全与效率成主因‌

  超50家银行暂停ATM机扫码存取款业务 安全与效率成主因‌

  2025年4月6日,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,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,客户需持卡办理存取款业务‌。这一调整并非个例,近一年来,包括工商银行、交通银行、民生银行等超过50家银行机构陆续宣布暂停无卡存取款、扫码取款等业务,涉及国有大行、股份行及地方中小银行‌。

1111.png

  一、调整动态:国有大行先行,中小银行跟进

  国有大行率先调整‌

  工商银行于2024年4月17日暂停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,客户需通过ATM扫码或插卡取现‌。交通银行随后于同年5月24日停止预约取款服务,保留有卡取款和扫码取款渠道‌。

  股份行与城商行跟进‌

  民生银行、兴业银行分别于2024年6月7日、7月10日停止“ATM无卡取现”及手机银行扫码取款功能‌。

  中小银行持续收缩‌

  栖霞农商银行、莱州农商银行等地方银行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自助设备“无卡存款”“扫描取款”等功能,强调保障资金安全‌。

  二、调整动因:安全与效率双重驱动

  防范风险成核心考量‌

  多家银行明确表示,暂停无卡业务是为应对电信诈骗、反洗钱等监管要求。招商银行在公告中直接指出“安全”是调整主因‌。某江浙沪银行人士透露,监管部门近年加大了对银行反诈责任的追责力度,迫使银行收紧高风险业务‌。

  优化服务与成本效率‌

  部分银行提及,无卡业务使用率下降与移动支付普及相关,调整后可集中资源提升智能机具和数字渠道的服务能力‌。数据显示,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ATM机数量已降至83.71万台,较上季度减少8358台‌。

  三、用户影响与替代方案

  操作方式变化‌:客户需携带银行卡通过ATM插卡办理存取款,或使用银行APP内嵌的扫码功能‌。

  现金使用趋势‌:随着移动支付普及,现金交易频率持续降低,银行功能调整与用户习惯变化形成双向影响‌。

  四、行业展望:数字化转型深化

  银行业分析师指出,未来银行将更倾向推动柜台交易及自有APP的内嵌式服务,同时加快ATM机功能升级,以适应数字化金融需求‌。这一转型既呼应监管要求,亦为银行探索科技赋能业务的新路径。

  此次大规模业务调整,标志着银行业在安全合规与数字化转型间的平衡迈入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