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安徽热点> 正文

合肥:向新能源汽车之都全速进发‌

  产业集群:万亿级生态闭环成型‌

 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领跑全国,2024年产量突破137.6万辆,同比增长84.5%,占全国总产量8%,出口量同比激增3.1倍,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极‌。依托“芯屏汽合”战略,合肥已形成“整车-零部件-后市场”全产业链生态,集聚江淮、蔚来、比亚迪、大众安徽等6家整车企业,以及国轩高科、巨一科技等5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,构建起外资巨头、造车新势力与自主品牌协同发展的产业矩阵‌。其中,大众安徽MEB工厂18个月建成投产,蔚来F2工厂实现14天定制化生产周期,比亚迪下塘基地每50秒下线一辆新车,“合肥速度”彰显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‌。

6.png

  技术创新:自主突破抢占制高点‌

  合肥以创新驱动打破技术壁垒:

  智能驾驶‌:蔚来发布全球首颗5纳米智驾芯片“神玑NX9031”,算力提升50倍‌;

  电池革命‌:江淮量产全球首款钠离子电池车型“花仙子”,国轩高科推出续航1000公里的磷酸锰铁锂电池,能量密度突破400Wh/kg‌;

  产学研协同‌:合肥工业大学与江淮联合研发第六代纯电平台,车辆能耗降低18%;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开发的锂金属电池技术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63%‌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6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,研发人员占比达26.7%,新能源汽车技术密集度位居全国前列‌。

  政策生态:打造产业“热带雨林”‌

  合肥市政府通过精准政策激发产业活力:

  资金支持‌:设立600亿元产业基金,重点扶持固态电池、氢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;对换电车型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,智能驾驶研发补助达30%‌;

  试点先行‌:作为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“换电试点”“双智试点”“车路云一体化试点”城市,累计推出近10款新车型,涵盖智能纯电轿跑、氢燃料电池客车等多元化产品‌;

  人才培育‌:依托中国科大、合工大等高校资源,每年输送超万名汽车领域专业人才,华霆动力等企业研发团队规模突破2000人‌。

  未来蓝图:剑指全球第一极‌

  根据《合肥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规划》,2027年目标已明确:

  产能跃升‌: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,培育2-3家年产50万辆级整车企业,新增10家百亿级零部件企业‌;

  生态扩容‌:建设“车路云一体化”智慧交通体系,打造覆盖长三角的换电网络,电池回收率提升至95%‌;

  产值目标‌:力争集群营收突破7000亿元,助力安徽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强省‌。

  从“江淮一枝独秀”到“百企协同共进”,合肥正以全产业链生态、硬核技术突破和前瞻政策布局,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。这座“最牛风投城市”的转型实践,为中国制造迈向高端提供了鲜活样本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