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淮北日报 2025年4月12日讯)作为皖北经济重镇和华东能源基地,安徽省淮北市近年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以刚性约束为基、以创新驱动为翼,破解资源型缺水困局,走出了一条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一、制度先行,拧紧用水“总阀门”
淮北市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,建立“总量强度双控”机制,将用水计划按行业、水源精准分解至县区,对475家取用水单位实施全覆盖计划用水管理。2022年起,该市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统一配置,明确各县区最低利用量目标,2023年再生水利用率达34.4%,位居全省前列。通过跨县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流量管控,实现沱河等5条河流生态水位动态平衡。
二、工程筑基,织密水网“主动脉”
投资22.69亿元建设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,雁鸣水厂已试运行,日供水量达6万立方米,濉溪县提前实现引调水入户目标,全市将于2025年底彻底告别地下水饮用水历史。同步推进的烈山污水处理厂(日处理2万吨)及31公里输水管网建设,构建起“多源互补、优水优用”的水资源配置体系。
三、循环再生,激活“第二水源”
作为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,淮北创新“点对点”输配模式,将再生水用于火电、煤化工等高耗水行业。平山电厂年利用再生水超1000万吨,实现地下水零开采。2023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3190万立方米,工业领域再生水替代率突破60%。
四、全民参与,培育节水新风尚
连续7年开展“世界水日”主题宣传,推出网络有奖竞答、普法短信推送等新媒体活动,累计覆盖超10万人次。建成38家省级节水型企业、2个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及3所节水型高校,淮北师范大学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。
【记者手记】
从“水瓶颈”到“水支撑”,淮北以年均3.82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,支撑起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,万元GDP用水量领跑全省。这座曾因煤而兴的城市,正以“滴水不漏”的智慧,书写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生动答卷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小刘 于 2023-05-17 14:50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