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安徽热点> 正文

安徽省构建“算力+应用”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加速落地

  

  2025年4月12日‌——安徽省政府近期召开专题会议,围绕“算力基础设施+场景应用”产业生态建设作出系统部署。会议提出,以智能算力为底座、场景赋能为抓手,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‌。同期,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集聚效应凸显,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场景相继落地,全省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活力持续释放。

  一、政策引领:夯实算力底座,统筹场景布局

  安徽省将“人工智能+”列为牵引性工程,强化算力与场景“双轮驱动”。根据《安徽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》,全省已建成智能算力约10000P,并计划到2025年新增智能算力超12000P,构建“算力一网化、调度一站式”的集约化网络‌。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作为国家“东数西算”核心节点,通过省级专项补助和能耗指标优化,吸引华为云、合肥城市云等项目落地,形成长三角算力协同枢纽‌。

  在场景应用方面,安徽省聚焦智能制造、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,打造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示范带。合肥都市圈依托“中国声谷”等产业集群,推动智能汽车、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,加速形成“核心产业—行业模型—终端产品”的全链条生态‌。

  二、产业集聚: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成创新高地

  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作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载体,已吸引47家上下游企业入驻,涵盖智能传感、工业软件等关键环节。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协作,园区内企业联合开展垂类场景模型研发,推动智能终端产品产业化‌。这一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安徽省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。

  三、创新突破:专利增长与大模型应用双线并进

  2025年1—2月,全省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5%,关键技术在智能算力平台、多模态交互等领域取得突破‌。科大讯飞推出医疗影像分析、工业质检等多模态大模型应用,通过开放平台赋能中小微企业,实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‌。

  四、未来布局: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标杆

  安徽省计划到2027年建成5个省级未来产业科技园和10个未来产业先导区,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‌。通过“底层强基—融合应用—生态构建”专项行动,全省正加速形成技术策源、场景创新、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,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升级提供“安徽经验”‌。

  安徽省以“算力+场景”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,正成为驱动长三角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通过政策、技术、资本的多维联动,安徽在人工智能赛道的“抢跑”姿态愈发鲜明。

11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