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安徽热点> 正文

国产大飞机C929大型部件测试获突破

  

  芜湖航空产业园完成全球最长机翼疲劳测试

  2025年5月10日,位于芜湖航空产业园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公司宣布,国产宽体客机C929机翼完成1.5万次载荷循环疲劳测试,较原定计划提前92天达标,标志着我国大飞机核心部件可靠性验证取得里程碑式突破。此次测试成功推动C929总装交付进度提前3个月,首架原型机计划于2025年12月实现首飞。

  极限测试验证尖端技术

  本次测试中,C929机翼展现多项技术创新:

  超强度复材结构‌: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达51%,抗疲劳性能超波音787同部件31%

  智能化监测系统‌:植入1200个光纤传感器,实时捕捉0.01毫米级结构形变

  动态加载技术‌:模拟-50℃至+70℃极端温差环境,累计施加等效于12000小时飞行载荷

  测试数据显示,机翼在承受最大弯折45度的极端工况下,结构完整性仍保持设计要求。项目团队独创的“三维应力可视化系统”,可将机翼内部受力状态转化为实时动态云图。

  产业链协同催生“芜湖速度”

  园区企业通过空间集聚实现高效协作:

  材料供应‌:隆达超合金提供的新型镍基合金紧固件,使机翼连接点强度提升28%

  工艺创新‌:航瑞航空动力研发的量子焊接技术,消除钛合金翼梁内部微裂纹风险

  数字孪生‌:中科星图搭建的机翼寿命预测模型,精度达99.3%

  中国商飞C929项目总师透露:“芜湖测试团队将传统18个月的测试周期压缩至14个月,其建立的复合材料损伤容限数据库已纳入行业标准”。目前,产业园内已形成机翼月产2套的制造能力,支撑后续批量化生产需求。

143.png

  配套升级重塑产业格局

  测试突破引发连锁反应:

  交付计划调整‌:中国国际航空首架C929接收时间提前至2028年Q1

  供应链拓展‌:新增32家特种材料供应商进驻产业园,年产值预计超50亿元

  技术溢出效应‌:衍生开发的无人机机翼模块已用于DJI新款物流无人机

  随着长江2000发动机进入地面测试阶段,C929项目已完成78%系统验证。芜湖市发改委表示,产业园二期工程将于2026年建成,届时将形成年产40架份宽体客机部件的生产能力。此次机翼测试提前达标,为我国大飞机产业突破欧美技术封锁注入强心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