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,安徽省政协召开本年度首场月度专题协商会,主题直指“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”。这场汇聚政、产、学、研多方智慧的会议,不仅为安徽省未来科技产业布局擘画蓝图,更释放出以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。
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:从政策到实践
根据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的《2025年度政协民主协商计划》,此次会议被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之一,旨在通过政协平台凝聚共识,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“双向奔赴”。会议明确提出,科技创新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,更是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困局的关键钥匙。例如,在讨论中,“人工智能+”被反复提及——它并非简单地将技术叠加到现有行业,而是通过算法、算力与数据的深度融合,重构产业生态,如同为传统制造业装上“智慧大脑”,使其从“制造”跃升为“智造”。
前沿技术产业布局:聚焦“双赛道”突破
协商会上,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成为两大焦点领域。与会专家指出,人工智能的溢出效应已从单一技术应用扩展至全产业链变革,尤其在生物科技、新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创新中,催生出类似“化学反应”的倍增效应。量子科技则被视作“未来产业的种子”,尽管目前产业化规模尚小,但其颠覆性潜力堪比“早期互联网”,一旦技术成熟,将重塑信息安全、计算能力等基础领域。
政策制定者特别强调,安徽将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平台,打造“基础研究—技术攻关—产业落地”的全链条支持体系。例如,通过设立专项基金、建设联合实验室等方式,降低企业研发风险,让科学家与企业家“坐在同一条板凳上”解决问题。
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:破解“两张皮”难题
如何让实验室的成果更快走向生产线?会议提出“三联动”机制:一是政府牵头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,如同“科技红娘”精准匹配技术供需;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,为新技术提供“试验田”;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,让创新者“流汗不流泪”。
以人工智能为例,某参会企业分享的案例显示,其通过引入AI质检系统,将生产线误检率从5%降至0.1%,每年节省成本超千万元。这类“小切口、大收益”的实践,正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生动注脚。
政策红利与投资风向:新质生产力的“安徽样本”
投资者最关注的,莫过于政策如何转化为市场机遇。会议透露,安徽将推出“未来产业培育计划”,重点支持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等领域的初创企业,并提供税收减免、用地保障等“政策工具包”。此外,省政协还将围绕“优势产业抱团出海”等议题开展后续协商,推动本土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。
一位与会学者用“春播秋收”比喻当前布局:“今天在核心技术上的每一分投入,都是为明天高质量发展埋下的种子。”这场协商会不仅勾勒出安徽科技创新的路线图,更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,安徽正从“跟跑者”向“领跑者”加速迈进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百晓生 于 2016-02-11 10:47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1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