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安徽热点> 正文

芜湖高温合金叶片突破国际封锁 C929航空发动机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‌

  

  2025年5月9日,安徽芜湖传来重大科技突破:安徽应流集团自主研发的高温合金涡轮叶片通过中国航发集团验收,正式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29的长江-2000发动机,标志着我国攻克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“卡脖子”技术,实现关键材料及制造工艺的完全自主化。

  技术突破:精密铸造颠覆百年垄断‌

  极端工况突破‌:涡轮叶片可在1600℃高温、超音速气流及超高离心力环境下稳定运转,寿命达3万小时,超越国际同类产品15%;

  工艺创新‌:采用定向凝固单晶技术,叶片结晶取向误差小于0.5度,气膜冷却孔定位精度达微米级,打破美国普惠、GE长期技术垄断;

  材料革命‌:自主研制的第三代镍基高温合金,抗蠕变性能提升20%,通过50小时超温(1800℃)极限测试。

  产业链升级: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‌

  精密制造体系‌:

  建成国内首条全流程数字化叶片产线,良品率从68%提升至99.2%,单月产能突破5000片;

  配套开发AI视觉检测系统,0.01毫米级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9.99%。

  协同创新网络‌:

  联合中国科大、西北工业大学组建“极端制造联合实验室”,攻克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精密成型难题;

  与商飞共建热障涂层验证中心,涂层耐温性能达1400℃,寿命延长30%。

  产业辐射效应‌:

  带动芜湖航空产业园集聚上下游企业142家,形成从材料熔炼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;

  碳陶制动盘、高强韧轴承等20类衍生技术应用于高铁、燃气轮机等领域。

  战略意义:C929国产化率跃升新里程‌

  动力心脏自主可控‌:长江-2000发动机搭载国产叶片后,推力突破35吨级,油耗较波音787同级机型降低15%,噪音降至图书馆级静音标准;

  供应链安全加固‌:C929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CR929时期的不足40%提升至100%,彻底摆脱对欧美钛合金、单晶叶片的技术依赖;

  国际市场突围‌:依托全自主知识产权,C929已获东盟适航认证,与印尼狮航、马来西亚亚航签署60架采购协议。

93.png

  未来布局:剑指全球航空产业链高地‌

  根据《芜湖航空航天产业2030规划》,当地将实施三大战略:

  技术迭代‌:投入50亿元建设世界最大超算材料仿真中心,开发第四代镍基单晶合金;

  产能扩张‌:2026年前建成占地2000亩的叶片超级工厂,年产能达30万片,满足全球20%航空发动机需求;

  标准输出‌:主导制定ISO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国际标准,推动中国技术嵌入空客、罗罗供应链。

  随着第1000片C929发动机叶片下线,芜湖正以“一片叶”撬动全球航空产业格局,为中国高端装备崛起书写新的时代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