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大学生禁毒创意大赛成果丰硕
在当代社会,禁毒教育已成为青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。2025年安徽省大学生禁毒短视频海报大赛的举办,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。这场由安徽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、安徽省教育厅、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、安徽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大型赛事,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,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,席卷全省16个市,吸引了100余所高校的积极响应。超过5000名大学生投身创作,用200余件短视频和300余件海报作品,编织成一张覆盖校园的“防毒网”,将禁毒意识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语言。
以创意为笔,绘就禁毒新图景
短视频与海报作为当代青年最熟悉的传播载体,在这场大赛中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。参赛者们通过镜头捕捉毒品的隐蔽危害,用平面设计解构成瘾的连锁反应。例如,合肥师范学院选送的往届获奖作品《廾匸》,以隐喻手法展现吸毒者被吞噬的人生,仅90秒的影像便让观众感受到“一朝沾染,万劫不复”的震撼。这种“轻量化表达、重型化冲击”的创作逻辑,使得禁毒宣传不再停留于说教层面,而是化作直击心灵的视觉对话。
多维联动:从赛事到社会的涟漪效应
大赛的特别之处在于构建了“政-校-社”协同推进机制。主办方不仅提供创作平台,更将优秀作品纳入全省“全民禁毒宣传月”活动体系,让学生的创意成果走出赛场,进入社区警务集市、校园外场活动等现实场景。6月21日的颁奖仪式上,获奖作品被转化为禁毒办的常态化宣传素材,形成“一次创作、多次传播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种设计犹如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架设了“禁毒立交桥”,使教育效果呈几何级数扩散。
数据背后的青年力量
当5000名创作者同时聚焦同一主题,产生的能量远超数字本身。这相当于一所中型高校的全体学生共同完成了一份“禁毒作业”,其规模在省级专项赛事中堪称罕见。参赛作品中,既有运用3D动画模拟毒品对神经侵蚀的科技流短片,也有手绘漫画风格呈现防毒口诀的亲和力海报。安徽艺术学院等承办单位特别设立技术指导组,帮助非专业学生将创意落地,真正实现了“人人都能成为禁毒宣传员”的普惠目标。
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密码
深入分析获奖作品可发现,最有效的传播往往具备三个特征:情感共鸣点(如家庭责任)、知识植入点(如新型毒品伪装形态)、行为触发点(如举报渠道二维码)。某校在仙林校区开展的配套活动中,学生们将海报作品制成互动展板,扫码即可观看创作者录制的防毒音频,这种“立体化作品包”使宣传效果留存时间延长了3倍。龙泉派出所民警在警务集市现场反馈,学生作品比传统宣传册更能引发市民驻足,特别是短视频的“剧情反转”手法,有效破解了受众对禁毒信息的心理防御。
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创意马拉松,最终沉淀下的不仅是奖项与数据,更重塑了高校禁毒教育的方法论。当教育工作者翻阅作品集时,会发现Z世代更愿意接受“用你的语言讲你的故事”的传播方式;当禁毒宣传者分析传播数据时,会意识到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能与禁毒教育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。正如大赛评委所言:“最好的防毒墙,是让年轻人自己动手浇筑。”
本文由作者笔名:晓晓 于 2025-06-23 16:45:03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anhuinews.co/wen/282.html